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
会徽呈现出银川在全球视野下的包容与自信、开放与热情,构成独具魅力、光彩夺目的圆形标志。寄情于山水间,焕发勃勃生机;耕耘于黄土地,攀登文艺高峰。
银川文艺界网站是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服务性网站。银川市文联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出人才、出作品”这个中心,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繁荣发展银川文艺事业而奋斗。点击标题走进文联了解更多内容……
书香银川
阅读时光
品味书香
诗词赏析
诵读分享
1-31
2021
郭文斌|《记住乡愁》“进城了”
2021年元旦,《记住乡愁》第七季岳阳古城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创下了收视率0.49%、观众规模1764万的收视佳绩,为同时段全国纪录片收视率第一,足见观众对它的喜爱。
7-10
2018
【宁夏之美】心中的贺兰山
王剑冰,出版著作有《绝版的周庄》《喧嚣中的足迹》《王剑冰散文选》《散文时代》《卡格博雪峰》等二十六部。散文《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并被刻碑于周庄,被周庄授予荣誉镇民;《吉安读水》被刻碑于江西吉安白鹭洲;《天河》被刻碑于湖北郧西天河广场,并被授予荣誉市民;《洞头望海楼》被刻碑于浙江洞头景区
5-4
2018
【宁夏之美】山灵有语
王充闾,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出版散文随笔集《清风白水》《何处是归程》《成功者的劫难》《沧桑无语》《面对历史的苍茫》《逍遥游——庄子传》等四十余部,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另有“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文化散文丛书
5-4
2018
【宁夏之美】西海固的燃烧
王克楠,1956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人。河北邯郸市散文学会副主席、秘书长,河北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及散文评论一百六十余万字见于《散文》《美文》《散文百家》《天涯》《民族文学》《西部作家》《长城》等刊,部分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百人百篇》及年度选本选载。《太阳照在赵王城头》入
5-4
2018
【宁夏之美】复活的岩画
格致,女,满族,散文作家。在《作家》《人民文学》《十月》《布老虎散文》《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发表散文、小说近百万字。出版有散文集《转身》《从容起舞》《七个人的背叛》(合集)等,获布老虎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3-29
2018
【宁夏之美】宁夏册页
刘汉斌,汉族,“80后”。宁夏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先后在《青年文学》《文艺报》《散文》《北京文学》《文学界》《雨花》《四川文学》《山西文学》《朔方》《西湖》《黄河文学》等发表植物系列散文三百余篇;部分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读者》《经典美文》《中华活页文选
12-25
2017
【宁夏之美】向宁夏致敬
冯金彦,1962年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本溪日报社总编辑。在《人民日报》《诗刊》《人民文学》《文学报》《中国青年报》《星星》诗刊等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被各类选刊选载、被收入三十多本文集。出版诗歌集《敲门声》《水殇》《泥土之上》、散文集《一只鸟的战栗》、理论集《背向城市》
3-31
2017
【散文】魏帆:春雨无声
雨停了,绵绵的细雨连续了一 天一夜,这场雨,让这个西北小镇凭 添了几份烟雨江南的意境。只是,缺 少了䑃朦胧胧的绿意。北方的春天, 总是来得迟些。 温一段回忆,拾一抹温暖,轻轻 抚摸这躯冰冷。骄阳纵然有它耀眼的 艳丽,那雨中的氤氲亦能唤起心中丝 丝美的忧愁。那一帘朦胧,温润了眼 底那片幽湖,诗意了一
2-7
2017
【散文】杨建虎:在图书馆
入冬以来,在周末,我常常一个人去图书馆这个城市的图书馆,离我所居住的地方不远,我会选择步行,一个人走在开发区宽阔的大街上,穿厚厚的羽绒服,顶冬日稀薄的阳光,我像一个病人去医院一样,我去图书馆仿佛是要救治慌乱而创伤的心灵。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寂静的生活,宽阔敞亮的图书馆,空空荡荡的楼梯,优雅绿色的环境,
2-7
2017
【散文】卢晓旭:包容,如花般美丽
一次部门个人年终工作汇报会上,某部门负责人在为副职工作点评时,说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好,就是还需要多“担当”些。会后,这名部门负责人感到用词不够贴切,及时的向副职作解释,希望副职谅解。这名副职莞尔一笑,我本来就没有放心里去,还谅解什么呀?你想多了!
11-23
2016
陈斌:贺兰山下(组章)
在宁夏,一条黄河将吴忠与青铜峡划作了亲密的近邻。 黄河楼,一枚精致的闲章,落款于这巨幅水墨的眉心。 携带一船喧嚣的灯火,摆渡,我自甘落入尘世的俗套。 四月,登上黄河楼的时候,我摆出古人登高凌远的姿态,极力举目四望,巨大的夜色便汹涌而来。用一双疲惫的眼眸饱尝春风吹落的柔情,用掌
10-31
2016
蒯陟文:母亲的副食(散文)
那个时候的乡村,即便是吃饭,内容也是单调的,夏天蔬果丰富的时候,大抵以梅豆、茄子为主,冬天则以酸菜白菜和土豆为主了。饮食的单调,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那感觉虽然说不出,但的确和刚遁入佛门的鲁智深有些像:“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零食的向往就更迫切一些。可以买的零食也有,比如大队
10-19
2016
平原:苍老的孩子
认识石舒清那会儿,他刚由老家海原调到银川市。那时候的他,像是一个刚由黑洞子里搬出来的石像,对突至的阳光以及空气的味道不甚适应,碰到热闹的人和事以及正式场合,不知如何处置似的,动作、神情里常有张皇和恐惧。 即使现在到银川已经这么久,他还是不能适应纷杂的城市生活,常惦记着回海原老家,过那种无人惊扰
10-14
2016
解怀福:解 围(小小说)
一天上午,我去医院里看了病,提前一会儿回了家。 我骑自行车到了楼院里,侧头朝右边看去,看到南边那幢楼的二单元门口前,有一位蹬黄包车的小伙子,对着一位美丽的少妇喊叫着。我继续骑车慢慢向北边走着,我家在北面的这幢楼上。只听到那个小伙子歇斯底里地叫喊着:“给钱,快给钱!再给一块……”没有听到少妇的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