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作为偏远省份的宁夏,还是被赋予神圣意义的贺兰山,阿尔都更乐于尝试用撕裂的、颠覆性的,甚至带有某种戏谑化的语言重新将这些景观陌生化,目的是将它们描绘出极具现代意义的色彩,以求得最高层面的文化认同,构建出一种更加开放、辩证、有弹性的地域与本土概念。”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博士许峰说。
7月28日,由宁夏作家协会、宁夏作协诗歌学会、银川市作家协会主办,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家谈”文学公益系列讲座之阿尔的“双城记”——《上去高山望平川》所呈现诗歌的高耸与平阔讲座活动在银川举办,与会的作家评论家、音乐人和艺术策展人对诗人、作家、宁夏诗歌学会副会长阿尔新近出版的诗集《上去高山望平川》与读者们进行了分享。
“今天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起来挺难的,但恰恰是难,却令我们感受颇深。大地上真实的风景,山川河流的秘密仍在,仍然需要我们的发现、体悟和用文字来呈现,就如贺兰山,今天,我们还是要在路上,去挖掘,去发现,去探寻其中蕴含的精神本质和高度。”银川市文学院院长、《黄河文学》副主编计虹表示。宁夏大学副教授于凤艳则认为,《上去高山望平川》中大量的意象、用典构成了整个作品的互文结构。诗集是“游历西北大地的过程中写就的”,是漫游的结晶。在诗集中的每一首诗中,都有具体的、以自我生命为基础的对话,也有透过艺术创作而形成的对话。这种对话关系构成的文化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容量,使诗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漫游行旅,也是一个精神漫游者,或者说所有的精神漫游者们所可能抵达的心灵的世界。
针对诗集《上去高山望平川》中选用了当代艺术家萧煜的“向贺兰山野致敬”绘画作品作为插图,艺术策展人方香认为,在宁夏由诗人、画家等艺术创作者进行的思想碰撞、创作互动,心灵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更是需要在体验过程中,看见自己,疗愈自己,并且通过作品,将这种对自我生命的看见与疗愈传递出去。《上去高山望平川》在她看来,是诗人对于“请带着体验,去诗意地生活着”的召唤、倡导和传递。
当天的活动,音乐人马浩谦还为现场读者演奏和分享了诗集《上去高山望平川》中所写到的音乐。
据了解,由阳光出版社出版的阿尔的诗集《上去高山望平川》,收录了诗人11年间创作的诗歌精品,这些诗歌吟颂了贺兰山与宁夏平原所展现的大地风景,城市图景,风物人情,乃至以细节呈现的人在其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当下和精神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