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鼻子上长着红色纽扣的小布偶,三个黑衣偶师,一位织着毛衣躺在摇椅上的奶奶,短短一个小时里,李思遥带着我们回到了童年,找寻每个人记忆深处的奶奶。回家途中,和孩子分享着看剧的收获,从儿童的视角中感受这部戏剧带来的纯真与童趣。
“这个故事我记住了,虽然没有我喜欢的打斗,但我有点儿想哭。”《奶奶的诗》是一部饱含温情的平淡叙事,戏剧中的矛盾与冲突体现的并不明显。而恰巧是这样的平和淡,更贴近作品主题和现实生活。一个期盼孙子回家的奶奶,却因孩子的繁重学业而无法相见。“你们总说没有时间,可奶奶也要没有时间了……”道尽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
目前的儿童剧市场上,多数以童话、神话、动漫改编为主题,于儿童剧言,即便演出者是成人,但从内容中看,也会以活泼生动、浅显易懂为特点。银川大剧院就上映过《海底小纵队》《绿野仙踪》等剧目,还有孩子翘首期盼却因疫情推后的《奥特曼》。“热剧”和“爽剧”更像是商业和娱乐下的产物,缺少内在的情感表达。在习惯了追“爽剧”的当下,平淡叙事虽不能给受众带来快感,但细水长流的温情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最好体现,为儿童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童年”更贴近我们生活,这类作品也能让孩子们在观看和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中国精神与中国风貌。
“这个小包子和我一样,都喜欢把毛线绕来绕去,还喝洗脚水,他可真调皮啊。”一个酷似包子的脸上没有五官,只有一颗红色的纽扣,身着朴素的衣服,这是李思遥创造出的可爱又富有个性的“小包子”。正如主创说的这般“越简单的东西,表达出的东西越不一样”。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贴合儿童生活,将儿童生活习惯、年龄特点带入舞台,通过舞台表现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在剧中,主角小包子有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和动作:喜欢把毛线绕来绕去、看到桌子上的水,也会像儿童般好奇地去洗手洗脚再喝掉、会把屋子弄乱,让家具发出叮咚作响的声音……这些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特点的行为,让角色更加立体真实。而儿童在观剧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对审美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提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更符合儿童特定特点的教育方式。剧中,演员和现场小观众们的互动,形成了演员与观众、社会与家庭的多重教育角度,让儿童参与到戏剧本身,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儿童教育环境,培养审美情操。
“妈妈我会唱了:‘弯弯腰抬抬脚,唱着来睡觉,背着小宝贝。挥挥手回回头时光又匆匆,陪着小宝贝……’”作为一部人偶互动音乐剧,这首吴宁越和李思遥合作的主题曲《奶奶的诗》成为了剧中的一大亮点。温情质朴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引得全场儿童“大合唱”。音乐主创吴宁越老师,用他一贯的质朴风格,加入主创李思遥的两首诗为歌词,富有童趣的乐器,时而欢快时而温情的旋律,呈现出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晚安小包子,今天你就陪着我睡觉吧,明天我带你去看奶奶。”
《奶奶的诗》是美好的、温暖的、向善的。是一部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的剧,闲暇之余和孩子一起讨论剧情,让孩子们学会“共情”,感受生活中最本真的质朴和美好,时光匆匆,温暖如故。
(来源:银川日报 2022年2月25日 版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