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艺评
银川艺评|牛学智:西部文学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2/3/3 19:49:16


1994年肖云儒主编并出版的“西部文学丛书”,1998年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地域文化研究丛书”,2004年丁帆主编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等等,都是较早较系统给西部文学内涵与外延以学术论述的著作,突出了西部文学的审美特征,也分析了西部文学受惠于西部民俗文化的事实,为西部文学走向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给西部文学向更深更广发展造成了一定观念障碍。

今天研讨西部文学,势必需要突破既定观念的束缚,也势必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走出既有西部文学研究的审美规定性、知识经验规定性和地域文化程式规定性,否则,我们无法把文学叙述形象、情感体验方式纳入到新型城镇化所造成的新的社会结构中去。不可否认,有少数西部文学的论评者、研究者,的确贡献出了新的思维方向,但多数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归纳并阐述西部文学“地域的”“民间民俗文化仪式的”层次,自赋角色,导致把西部文学特殊化、神秘化,甚至把西部中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争夺文学中心话语权之故,基本丧失了文化现代性思想与视野,理论批评的西部文学,完全成了中、东部文学读者眼里的猎奇对象,西部人、人性的现代性状态也就慢慢淡出了文学世界。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认识西部社会现实的文学价值观与方法论,否则,西部文学除了重复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的“特色”外,恐怕很难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现代人性提升的深处。西部文学的确比中、东部文学更难获得社会普遍认可,也更难进入文学权力圈的眷顾,这是由西部区位劣势,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教育等综合实力的欠发达不无关系的。正因如此,西部作家好像更容易犯获奖焦虑症,更容易视获奖作品为最高标准,导致同质化乃至近亲繁殖似的写作普遍存在。普遍缺乏自觉的文学意识,普遍缺乏自觉的审视传统文化惰性的知识分子意识。


第三,由于全域旅游及文化产业热的原因,近年来西部文学整体呈现出一种向物虚构的新趋势,不可不警惕。大小版面及文学出版物大量出现只见山岳、河川、古刹、遗迹,却不见人的物的竞写局面。在这样的由所谓特色西部审美符号所构建的文学世界,自然早已退到末位了,强化突显的是半古不古、似洋不洋的被一再人为变异制造的混杂型文化,没有真正自觉的现代人形象、现代情节、现代细节和现代情感。


总之,今天的西部文学更加需要重述文化现代性意识,更加需要对西部人的自觉的人性思考,更加需要对西部社会的现代性思考。


(来源:银川日报       2022年2月25日       版次:7)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