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
【书香】 陈继明:阅读札记
发布时间:2016/11/22 11:39:28


——韩银梅、曹海英、赵炳鑫作品印象


韩银梅
     韩银梅中篇小说《长命百岁》、《晚秋》、《我厮守的终结》等,都是取材于当下的故事,对现阶段的世道人有别致迷人的描绘。韩银梅的中篇小说,无论反映生活的深度,还是细节的丰瞻程度,包括文体的纯熟和完善,都很不错。她的短篇小说也很好,和生活的距离既是近的,又是远的,在美学上既是现实主义的,是浪漫主义的,有些篇什堪称精品。《橙味小镇》、《舞伴》、《洗澡》、《我如银盘钱如水》几个短篇,我都很喜欢,我以为,它们可以和最好的那些短篇小说相媲美。说详细点,这些短篇小说,第一,显示出作者对短篇小说文体秘密的熟悉。第二,韩银梅的语言,在写短篇的时候表现更为出色,那种过于反常的表述少了,成为一种稳定、有风致、轻重适度的语言。第三,韩银梅在写短篇的时候,总是显得更加温情脉脉,有女作家特有的柔软和细腻,狠劲不像写中篇时那么强,总是近乎本能地用轻柔的笔法写人和叙事,像在保护一样宝物。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曹海英
     曹海英的文字是坦然的,更是淡然的,她的全部小说都有细流般的语气。淡然,是对强硬的拒绝,对故作高深的拒绝,是对呈现的迷恋。这份薄如蝉翼的淡然,让读者有充分的观望空间,也给了事件及人物以基本的尊重。

曹海英的小说多数取材于平凡、普通、细碎的日常生活。其间也许不缺少高昂、浪漫、磅礴和歇斯底里,但是,当它们被冠之以安静的叙述,被坦然和淡然地讲出来时,事实上,庸常芜杂的生活本身已经过了足够的提纯。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家庭,一段故事——简单的人,简单的事,简单的纠缠,简单的解决……曹海英总能举重若轻,轻轻道来,剥开层层的不相干,吹去重重雾障,一篇看上去并不复杂却意味悠长的故事就这么成了。
     坦然和淡然,就是曹海英小说的根本姿态。《半杯水》中,在那个三平米的厨房里,马杰闻到一种令人反胃的味道,而妻子早已不解风情,他除了暂时旅行之外,便是重回旧家。用“无奈”这样的说法解释当然省事,但是,我更体会到了一种近似禅宗和俳句的趣味。
     《猫事儿》也是近似的趣味,几只猫所讲的故事,读过之后我们总觉得空落,我们不禁要问,这几只猫,它们讲了什么?但是,有理由认为没讲什么就是讲了什么。有时候,一个作者就是这样顽固,不想明确地指出任何东西。
     禅宗和俳句就是这样顽固。曹海英也是这样顽固。《宛如一粒盐》是关于爱情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了,可是,“一个人和表面看上去多么不一样啊”,就像手磨咖啡,入口的时候却少了研磨时那份馨香。我发现曹海英写爱情,其实目的不在写爱情,而在写爱情的物理特性,爱情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有自然属性,其特性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人和表面看上去多么不一样啊”,说出这一点并没多么了不起,然而,令我惊讶的是,曹海英身为年轻的女作家,却如此冷静,如此安于淡然地叙事,如此迷恋于从本质上和根源上接近一个事物。
     看了这个集子里的若干小说后,我发现,曹海英写作的兴趣,其实不是家庭、不是婚姻,更不是爱情,而是“物”,一件件的一切的物,家庭、婚姻、爱情,也通通是物,正如“头顶的灯管”、“卫生间的水滴声”、“雨幕下的小花伞”,也如“黄昏”、“正午”和“凌晨”。写“物”,其实不是写物,而是写物哀。日本人有一个了不起的说法,物哀。日本文学喜欢写物哀。曹海英也是喜欢写物哀的作家。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赵炳鑫
     赵炳鑫是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一位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自成一格,既不学院也不江湖,在品格和气象上,都令人耳目一新。
     我对赵炳鑫的文学批评有如下三个突出印象:一,赵炳鑫总是把文学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观察,他认为,时代和现实即使没有被作家直接写进故事,也一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作家的文本,两者之间一定不缺少张力。莫言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事实上,莫言的小说与时代语境和社会政治关系密切,在中国文坛上甚至无人能及。无论莫言说了什么,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莫言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但是,真的有相当数量的作家会故意扭过身子,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文章只是温情脉脉,诗意满满。赵炳鑫的文章中,再三议及这一问题,有时甚至有些义愤填膺。我以为,赵炳鑫的评论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令人信服和敬佩的气质。二,赵炳鑫先学文学,后读哲学,出版过《哲学深处的漫步》这样的著作,因而,他的文学评论总是与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紧紧相连。纵观他的文章,可以看到一些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存在主义,苏格拉底,福柯……我以为,这样的认知谱系确保了他的文学评论有一种时下不多见的宽度和厚度,足以对作家构成挑战,我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就常常深受启发。三,赵炳鑫同时是一个散文家,发表过很多散文,他的评论文章常常气势磅礴,情采非凡,可以当散文读。
(陈继明,1963 年生于甘肃省甘谷县。曾长期在宁夏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