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走向诗和远方不可或缺的底气。今天,我们如何用文学承载城市记忆?石嘴山市作为宁夏乃至西北的一个工业重镇,在时代的浪潮中孕育了厚重的工业文明,也是中国工业变迁的一个浓缩式的代表,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平台。
6月3日至6月6日,石嘴山市开启为期一周的第三届宁夏文学周暨宁夏城市文学系列活动,多位文学大咖齐聚石嘴山,共赴一场城市文学之约,共话“城市文学”未来与发展。请看本报记者与文学大咖们的对话。
“城市与故乡:城市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访谈对话
第三届宁夏文学周暨宁夏城市文学活动现场
第三届宁夏文学周暨宁夏城市文学活动现场
对话一
刘庆邦:写作,要有自己的精神根据地
著名作家刘庆邦
刘庆邦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断层》等十二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七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五十三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将石嘴山市列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为宁夏挖出第一吨煤、炼出第一炉钢、点燃第一度电,撑起宁夏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今的石嘴山市正在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并提出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对此,您怎么看?
刘庆邦:石嘴山市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平台可以说是正当其时。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现代化进程都非常快,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但我们的文学对此表现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城市文学和工业文学。
随着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作家协会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我的长篇小说《花灯调》也入选了这个计划。但同时我觉得,这也需要有工业题材的创作齐头并进。宁夏作家长期以来一直以乡土写作为主,代表性的作家有郭文斌、石舒清、马金莲等,工业题材写作比较缺乏。现在石嘴山市提出了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平台,是一个创新,希望宁夏以此为目标,在重点作家联系、重点作品扶持、青年作家培养、工业领域采风、系列作品出版、重要作品研讨推介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续用力,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以石嘴山市为主的辐射宁夏老工业基地的厚重与生机,深刻挖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力求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宁夏全面振兴的精品力作。
记者:从农民、矿工和记者成长为一名作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庆邦:一个作家的写作,要有自己的精神根据地。作家的写作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根据地,那写作就没有根基。
我的精神根据地第一个是我的农村老家。我在农村长到19岁,初中毕业以后就回家当农民挣工分,什么活都干了,写了大量题材的乡土小说。第二个精神根据地是煤矿。我在煤矿工作、生活了9年,在井下当过采煤工、掘进工、运输工,还谈了恋爱,娶了妻生了子,所以,煤矿这个体系我熟悉,作家写作和矿工挖煤实际上差不多。地下的煤分了很多层,需要一层一层往下挖。每一层都不一样。可能你觉得已经没有了,可是真要挖起来,说不定还能挖出来,质量也许会更高。第三个精神根据地就是北京。1978年我从煤矿调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了快50年,也有了很多的城市生活的积累,开始写作城市小说。我在前年开始写北京生活的系列短篇,从“保姆”切题,写了十几个保姆的故事,她们年龄有大有小,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的方言,随着打工进城的大潮来到北京,进入到不同的家庭服务,有着不同的遭遇。有的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城市,有的却很难和雇主处理好关系。我觉得保姆虽然都是从农村来的,但是她们像打入城市的尖兵一样,看到城市生活中的好多秘密,选这个切入点更能体现城市的特征。所以说,在精神根据地不断扩大的同时,提供给作家的创作素材也越来越多,可写的东西非常多。
对话二
李晓东:宁夏打造“城市文学”品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
著名作家李晓东
李晓东,文学博士,作家、副编审。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代表作《雪落秦州》获第八届黄河文学奖。散文《在王陶村遇见乡愁》获第十二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
记者:工业题材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类型,文学如何书写新时代工业,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
李晓东: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在沈阳召开了“火车头文学创作座谈会”,邀请了蒋子龙、梁晓声等大咖对话研讨,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大连造船厂等大国重器的生产地参观,新时代是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增长方式的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全部工业体系的国家,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相对于乡土文学传统和许多作家幼年时积淀的乡村生活记忆,工业题材相对陌生,这就需要作家有意识地深入工业企业第一线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如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的工业形式,以及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科研与生产者等,都具有许多新的面貌,需要作家了解与表现。
记者:2020年前后,中国形成了一批以“城市传记”为主题的写作,还有像电视剧《繁花》的热映。我们如何用文学的形式探讨城市变革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李晓东:我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了近20年,和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很熟悉。但电视剧《繁花》和小说原作的区别非常大。小说主要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电视剧《繁花》则聚焦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风格也由淡雅怀旧变为商业进取。但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真切记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小说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电视剧达到现象级。同样还有梁晓声的《人世间》。两部作品表达地域南北有别,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之所以获得成功,表达共同的城市记忆是根本原因之一,许多有共同经历的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过去,产生强烈共鸣。这也是近年来“城市传”兴起的内因。叶辛《上海传》、蒋蓝《成都传》,特别是邱华栋的《北京传》,以城市空间变迁为基线,勾勒出古都3000年风云,是了解北京的最佳途径。
记者:石嘴山市在时代的浪潮中孕育了厚重的工业文明,您如何看石嘴山市提出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概念?
李晓东:石嘴山市提出“城市文学”的概念,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理性。石嘴山市是以煤矿为核心的工业城市,而中国的城市化,正是从煤矿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煤矿工人家属可以“农转非”,即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我就是“农转非”大军中的一员。农转非之后,煤矿从一个工作单元变成工作生活并存的单元。在煤矿出生的孩子,煤矿就是他们的故乡,选矸楼、矸石山、火车道、矿井口,和树林、小河、庄稼地一样,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当代中国的城市,特别如石嘴山市这样“因企设市”的城市,随着产业的转型和城市功能的提升,许多设施失去实用性,变成了遗存。就其历史年代和文化价值考察,还达不到文物级别,但却是城市过去最鲜活的证明,而且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回忆。文旅融合战略为城市文化的活态保护和城市记忆的活态传承创造了空前机遇,也是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巨大机遇。
对话三
陈仓:文学应为城市塑魂
著名作家陈仓
陈仓,诗人、小说家,媒体人。主要作品有“进城系列”小说集《父亲进城》《女儿进城》等八卷。曾获鲁迅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第六届柳青文学奖等。
记者:当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作家应如何书写工业文学?
陈仓:工业文学的书写,和其他题材文学的书写一样,关键是写人。既写人的生活、人的命运,还要写人的精神追求,写一代代工业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这需要作家有敏锐的目光和深入思考,像一台透视机一样,不仅照出人的血肉,还要照出灵魂的光芒,并将这些光芒提取出来,为更多人照明方向,提供前行的动力。
记者:石嘴山市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平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仓:文学创作是一个为万物注入灵魂的过程,可以为一片土地找到诗意和远方。我来之前,总以为石嘴山市是一个大漠、戈壁、荒凉的地方,没有想到一踏上这块土地,看到的是碧绿的湖泊,湖泊上漂着莲叶,可谓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再来到星海湖广场,那里绿树成荫,各种石雕点缀其中,年轻人牵手徜徉其中;不远处的贺兰山延绵不绝,山间有淡淡的岚,山顶有白白的云;还有一条条夜晚的街市,市民吃烧烤、喝酒、聊天,不时地发出欢乐的叫声,个个脸上都是幸福祥和的表情。说真心话,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是一个有灵气、有秀气、有朝气的城市。
文学和花草树木一样,也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这样的城市,这样的生活,肯定是诞生文学的热土。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随着典型人物的涌现,为我们作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人物形象。希望作家们能够把握住机遇,扎入火热的生活现场,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广大的人民立心,为这座城市塑魂,为一个伟大的时代立碑。
对话四
郭文斌 石舒清 郎伟:文学如何书写有精神高度的城市文学
著名作家郭文斌
著名评论家郎伟
著名作家石舒清
郭文斌:宁夏文联主席、宁夏作家协会主席
石舒清: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郎伟:著名评论家 宁夏大学教师、博士生导师
记者:文学如何书写有精神高度的城市文学和工矿文学?
郭文斌:不管是城市文学还是乡土文学,应该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写出来,体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赓续文脉,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书写人民,书写这个时代,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石嘴山市提出城市文学和工矿文艺,这个文学的方法论是非常有力量的,使石嘴山文学和西海固文学成为一个并行的概念。石嘴山市是宁夏的工业老区,对宁夏而言,可以说有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有一代支宁人的青春和梦想。如果写好,我觉得可以写出来像《青春万岁》这样的巨著,但需要我们的作家做深入的采访和调研,目前我们的文学审美还是有些偏向于乡土文学,石嘴山市能够在宁夏文联和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的支持下,以文学周的形式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一定会催生出优秀的城市文学精品力作。希望通过这种推动,能够出现一个有精神高度的城市文学。
石舒清:石嘴山市提倡的“城市文学”,与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西海固文学形成遥相呼应、互激互励的态势,是对宁夏文学版图的有效补充和必要平衡。在城市文学交流会上,中国作协的李晓东先生谈到都市文学和城市文学的异同,他说有些城市是消费型的,有些城市是生产型的,他说石嘴山市属于生产型的城市,我觉得他说出了石嘴山市的某种重要特性,所以我们在创作我们的城市文学时,要抓住并体现出我们的特点来。这几年石嘴山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让人印象深刻,好风凭借力,希望石嘴山市的创作者能抓住这个好机会,尽早出现自己的代表性作家和拳头作品,这样一块能源源不断地产出黑金子的厚土,出现自己太西煤一样声名远播的作家艺术家,再自然不过了。
郎伟:新时代的工业文学首先应该充分展示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潮流,生活于目前工厂空间的人们其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已经与前辈们有了巨大差异,如何真实地描绘21世纪的工厂新人形象,是必须完成的艺术任务,也是挑战。
石嘴山市是宁夏的工业重镇,在当代宁夏工业建设发展史上,石嘴山市的工矿企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扮演过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曾经是中国当代工业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现在,石嘴山市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上提出打造“城市文学 工矿文艺”的高地与平台,我觉得恰逢其时。石嘴山市有相当漫长的工矿业发展史,当年曾经聚集了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积累和沉淀了几代人的命运故事和内心波澜,而今又面临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切都为打造城市文学和工矿文艺提供了可堪使用的丰富源泉。对于石嘴山作家而言,焕发卓越才情,立足于石嘴山的独特历史与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艺术作品,是必须认真完成的光荣任务。